- 「人是什麼」到「什麼是政治」之間的連結並非自然生成,因此更需要政治研究者為其做出解釋,這項耗盡心力的推演與詮釋便是政治哲學家的貢獻所在。
- 盧梭認為,從「自然狀態」至「社會狀態」是一個往而不得返的過程,若人類欲回到美好的原初狀態,唯有追求「全意志」並立下社會公約。可盧梭的社會公約在政治學中卻完全不得檢證,如此無法檢證的「理論」還有價值嗎?《論不平等》與《社會契約論》何以仍被奉為政治哲學的經典作品而非只是兩部精彩的歷史劇本或政治小說?
- 盧梭成為政治哲人的原因,並非他向人類宿命提出一則看似可行的解困之道,而是他明白指出最基本的政治問題:「人是什麼」(人之本質)與「人如何共同生活」(統治與被統治的事實),並連接以上兩個論題,折射出「什麼是政治?」此時可將《論不平等》視為人之處境的背景展演,《社會契約論》便須置於《論不平等》的背景之下被理解。
- 《社會契約論》與《論不平等》得以躋身經典的原因,正是因為此二著作有系統地建立了現象(人是什麼)與價值(什麼是政治)之間的連結。盧梭以「人是什麼」為始,深刻揭示人之處境,乃至「什麼是政治」的討論,使後世的政治哲學家有機會於其理論基礎上創新或擴展,當代讀者也能從盧梭的劇本中汲取批判(或補充)現今政體的養分。
二、私有制的誕生與富人計謀
- 《論不平等》書中第二部分以「第一個把一塊土地圈起來的人並說:這是我的。」為引,描述私人佔有。(p. 97)長期比鄰而居的多個家庭因著語言的使用聯繫日增,關係日益緊密,有了相互比較的對象,人類即脫離了最初的自然狀態。(p. 105-106)烙鐵與農業的出現則是不平等的第一步,農業興盛又造成人類社會更複雜的分工:人與人之間的互賴程度增加,眾人開始分工並交換勞動成果,而土地的耕作導致了土地的分配。(p. 108-111)勞動、互賴、加上土地分配,私有制便應運而生。
- 當所有可耕作的土地都被圈定之後,某些人擁有超過其需求的土地,某些人則否。貧富之間的不平等隨之出現,富人與窮人之間便開始了無止盡的相爭。富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財產既是因巧取豪奪得來,就隨時可能被人以暴力奪去。為防止這種「混亂」,富人開發了以下說法:若我們(窮人與富人)彼此武力對抗,將付出沈重的代價,且無人得以安寧。但相反的,我們只要透過彼此同意並訂定共同契約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與財產不受侵害,公正與和平便成為可能。(p. 116-117)「社會與法律就是這樣起源的,他們給弱者以新的桎梏,給富者新的力量。它們永遠消滅了天賦的自由,使之不得恢復;它們把保障私有財產和承認不平等的法律永遠確定下來。」(p. 118-119)
- 此處若引入柏拉圖的「高貴謊言」並以目的正當與否作為高貴或不高貴謊言的區分,盧梭筆下的富人算是說了一高貴謊言?高貴謊言(noble lie)旨在利己利人、服務公利。反之,若為私利而撒謊則屬不高貴的謊言。照前述的區分方式,對照盧梭在《論不平等》中對富人說法的描述:「從此以後,便因少數野心家的利益,驅使整個人類忍受勞苦、奴役和貧困。」(p. 118)富人說辭成為保護私有制的可靠屏障,而非服務公共福祉。富人將自利計畫以公利之名包裝,雖說得動聽,但絕對稱不上高貴謊言。
- 但若貧富之間的利益不同、「語言」不通,富人如何說服窮人同意這則謊言?窮人何以願意和富人攜手走向注定不平等的社會狀態?若窮人再無可失,為何選擇服從而非侵奪或報復?顯然盧梭在此對於「貧富」兩字的使用刻意保留了曖昧空間。富人的這項說辭所設定的聽眾「窮人」不是指再無可失的無產者,而是有產但財產不至於富有的人。這些有產的「窮人」雖不如富人般富有,但也希望透過政治制度去保障私產。並且望透過教育,使世世代代相信「富人的謊言」。讀者唯有這樣理解盧梭設定的「貧富」與種種說詞,富人編造的謊言才具說服力。
三、盧梭的「高貴謊言」
- 延續前段高貴謊言的討論,若富人的說辭難稱高貴,那麼,盧梭所提出之「全意志」這項難及主張稱得上為高貴謊言?
- 於《論不平等》,盧梭提醒世人必須認識自己並努力拾回美德,以面對不完美的人間實境。哲學家反覆強調原初社會的美好,指出文明生活中人因著不平等日漸擴大而持續墮落。除以《論不平等》作為讀者認識人之本質的必要知識,也利用美好卻不得返的原初狀態當作墮落的社會狀態之參照項。
- 若欲判斷盧梭是否編造了一則「高貴謊言」,就必須回到政治哲學家最基本的論題「政治何為?」由盧梭看來,政治的目的是欲找到和人之天性(自然權利)相符合的群居生活,且試圖在人力可及的範圍中,創建最接近原初狀態的政治秩序。若以上推論為真,便可將盧梭「追尋全意志並立下社會契約」此一主張視為高貴謊言,也正是哲學家為實現眾人幸福而進行的努力。然而,典籍讀者不宜假設書中論證永遠正確且用意總是純正。「全意志」會不會是盧梭刻意經營的一項虛假安排?甚至以《社會契約論》全書作為富人計謀的提升?端看盧梭是否真誠地交代了「什麼是政治」,或當代讀者究竟將以何種態度去詮解《社會契約論》這部著名典籍。
關鍵字:盧梭、私有制、高貴謊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